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的確,近年來,不斷增長的內地“個人游”帶來商鋪租金飆升、部分地區交通擠迫等問題,甚至令兩地居民矛盾升溫。政府看到問題,著手 調控自由行、緩解城市壓力是無可非議的,但直接下“逐客令”絕不是聰明的做法。
自2003年起實行的內地游客“自由行”,大幅增加了香港旅游業收入,同時也創造了大量職位,尤其是低學歷和低技術職位 。可以說,自由行對香港的支柱產業貢獻顯著,也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而一旦逆勢而行削減自由行旅客,影響的不僅僅是旅游業,靈敏的股市首當其沖,“削減”風聲一出,立即引發零售股當天大幅下挫,多家券商發布評估報告:若自由行人數削減20%,內地游客數目將減少550萬,損失200億。而從長遠來看,將影響到全港超過26.7萬名零售從業員的生計,形成漣漪效應,影響本地消費,進而拖累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即使香港有足夠“資本”和“底氣”,可以通過開發新市場等辦法,盡力彌補斷檔的“財運”,也無法彌補香港自由好客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傷了“自由行”所建立起來的兩地日漸磨合的情誼。世界各地都希望旅游業有所增長,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香港一樣嫌游客太多而盤算著如何“逐客”。而此“逐客令”又恰好出現在兩地近期頻生事端的敏感時期,這就容易釋放出“不友善”的信號,傷了內地游客的自尊,給本不輕松的兩地關系火上澆油。
當然,如果“財運”和“情誼”都“不是事兒”,便可以按計劃削減自由行旅客。不過,可能已經不需要親自動手了。自由行實行10年,內地旅客申請簽證到其它地區旅游越來越方便,他們的訪港意欲已有所減低,今年“五一”黃金周,訪港旅客人數就首次出現了下跌。這樣的果子,真的是香港想要的嗎?
削減自由行的建議固然可以緩解一時的城市壓力,但從長遠看,孰重孰輕就一目了然了。作為國際大都市,面對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改善和解決,沒有退縮的道理。一些看似由于自由行人數多而引起的社會問題,其實是交通等配套設施不足引發的,對此,應該從改善城市配套設施和供應能力入手。此外,“自由行”政策的確有調控的空間,目前來看,最大的漏洞是“一簽多行”,對此,可以對“一簽多行”的次數加以適當限制,打擊水貨客。當然,有了以上“硬件”的改善,剩下的就得靠“人和”。訪港內地客應該加強個人“融入感”,客到主家,就要入鄉隨俗,盡量不要破壞當地人的生活常態。香港本地居民也應減少一些對內地游客的偏見,多一些“同胞情”。
總之,調控自由行、緩解城市壓力無可非議,但貿然下“逐客令”并不明智。香港人一向冷靜理智,關鍵時刻該如何“待客”應該心中有數,需珍惜“驀然回首,那人就在身邊”的日子,不要等內地客傷心散盡才“眾里尋她”,為時已晚。(孫楠)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