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看到這樣的空氣質量狀況,恐怕很多老廣們都會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真的嗎?肇慶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地,如今卻奪得空氣質量最差的“狀元”。而全省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韶關、清遠、河源等均位列其中,這些地方也都是傳統的自然風光旅游好去處。雖說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與景區肯定有差異,但隨風飄動的空氣怎能保證景區“潔身自好”?
尤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地方有的還是珠三角至關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早年,珠三角的開發,因歷史所限,官民環保意識弱,伴隨經濟的快速崛起,一些地方的江河、空氣和環境相繼惡化,但那時,人們還可指著珠三角周邊的山區說,那些是未被現代工業污染的潔凈之地,是珠三角的生態屏障。受夠了都市的噪音、空氣污染,人們還可以到粵西、粵北的山區透透氣,而今,連這最后的“凈土”也難幸免,讓人們情何以堪!
著名風景地何以淪為空氣污染之最,環保部門的分析可謂一語中的。那就是“產業粗放發展,又承接了大量重污染企業”。像肇慶、清遠、河源等地,經濟相對落后,近年珠三角大力整治環境,許多污染重的企業難以安身,“擠出效應”下紛紛把目光盯上周邊經濟薄弱地區。而這對“求資若渴”的周邊地區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于是,來者不拒,盡管有的表面上說不歡迎有污染的企業,但真正執行時卻睜一眼閉一眼,以至像報道中所稱,網友舉報當地空氣污染,但環保部門去查時,卻“沒發現”企業排污,內中的奧妙,你我都懂得。
風景地不是不能發展工業,關鍵要有門檻限制,而且必須實行嚴格的環保監控。在舉國上下都將環保視為“頭等大事”的今天,沒有哪個地方的政府和行政主管不知道這一點。報道中相關城市紛紛走入空氣污染最重的行列,表明所謂的“環保門檻”已形同虛設。對此,無論是屈于政績考核的壓力,還是急于擺脫地方財政困境,顯然都有檢討反省之必要。
早在數年前,廣東就提出了“生態考核”的概念,并對不同功能區采取不同的考核,環境保護越好,財政轉移支付就越多。然而,時至今日,一些生態保障地區仍在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這不由讓人懷疑,生態考核的指標到底落實多少?
況且,那些相對偏僻的風景地,一旦環境遭到污染破壞,就很難徹底逆轉,到時,上再多的治污項目恐怕也會是事倍功半。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