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標題
一、政府扶持 穩定文旅環境
疫情之下,無論是恢復游客信心,還是企業重振旗鼓,都需要政府助力文旅企業渡過難關。
1.落實好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政策
疫情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迅速出臺應急措施和扶持政策,重點從財政支持、金融支持、減免稅費、穩定就業等方面對受創企業進行扶持。一是用活用足用好各級扶持政策,對上級政策文件進一步細化分解,研究制定相關的具體落實辦法。二是建立政府與企業的對接平臺,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可通過建立線上政策申請服務平臺,進行線上咨詢解答交流,及時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
2.出臺好文旅產業專項扶持政策
在現有政策和金融支持的基礎之上,出臺有針對性的文旅產業專項扶持政策。一是精準研判。發揮旅行社、酒店餐飲、旅游景區、鄉村旅游、民宿等行業協會的牽頭引領作用,對各行業進行深度調研,深刻剖析疫情帶來的影響,并對后疫情時期各行業發展方向進行精準研判。二是精準施策。政府牽頭聯合各行業協會,制定針對性的文旅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實行“一行一政策,一企一策略”,做到分類精準施策。
3.構建好現代旅游綜合治理體系
疫情也是對旅游綜合治理水平的重大考驗,應重點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防范前置,實現旅游安全管理提前介入。將旅游公共安全規劃納入全域旅游規劃體系,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因旅游活動造成的疫情傳播,提升旅游行業應急管理水平。二是加強旅游智慧應急管理與城市防疫長效機制銜接。在重點旅游景區(點)建設旅游數據監測點,綜合運用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構建旅游智慧應急信息共享體系,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和市場數據集成,并接入城市防疫長效機制,在源頭管控、風險識別與排查、數據監測、預警發布等方面實現鏈條化管理。
4.維護好值得信賴的國際旅游形象
維護好國際旅游形象成為后疫情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是搭建旅游宣傳平臺。建議在國家門戶網站開設專題,向世界各國展示后疫情時期中國形象,推出“平安中國行”旅游宣傳片,打破國際游客心理障礙。二是建設國際文旅合作交流平臺。特別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旅游合作交流,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文旅峰會,發揮“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的綜合帶動效應,聯合推出跨國旅游精品線路。三是借力國際重大賽事平臺。2021年至2023年,中國將先后舉辦“世俱杯、冬奧會、亞洲杯”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三大國際賽事,這將成為中國形象對外宣傳展示的重要機遇。
二、企業自救 提升應對能力
面對疫情帶來的沉重打擊,文旅企業應積極采取自救措施走出困境,同時提升應對重大疫情的防范能力,在后疫情時期實現強力反彈。
1.練好內功 提升創新能力
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實現文旅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一是調整經營預期,重新梳理文旅業態。對內完善和優化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網上培訓,組織員工加強文旅業務學習,做好人才儲備。二是加強市場和營銷的研究。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加強行業合作和產品研發,立足自身優勢,打造核心吸引物,設計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品。
2.精準營銷 選好時間節點
應保證各種渠道的溝通對接,及時了解市場動態,推出針對性的文化旅游產品,選擇好宣傳營銷的時間節點,為文旅行業正常運營后迅速打開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3.縱橫發展 提高抗風險能力
加強文旅企業間的“橫向拓展,企業聯合;縱向延伸,多元經營”,是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是文旅企業之間加強橫向拓展,強強聯合,獲得規模效應,提高文旅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二是縱向延伸,采取多元化發展,深層次開發旅游產品,提升文旅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基于5G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企業網絡組織聯盟、戰略合作聯盟等新興組織聯盟模式,提升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三、民眾呼喚 優質文旅供給
疫情過后,傳統旅游產品和旅游方式將受到挑戰。面對疫后民眾釋放的文旅需求,新興文旅產品將呼之欲出,引領文旅新潮流。
1.品質健康旅游
此次疫情促使大家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疫情過后,旅游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將發生深刻變革。一是游客將更多關注旅游的健康和養生功能,以“健康、生態、綠色”為主題的康養旅游產品將成為主旋律。因此,親子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及戶外營地等將在后疫情時期迎來發展高峰。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將得到加強,相關企業應大力開發自然科普旅游,將自然科普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三是大眾迫切需要通過旅游緩解精神壓力,以城郊旅游和鄉村旅游為代表的短程旅游將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門。
2.線上文旅體驗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成為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同時催生出“宅旅游”的新形式,“宅旅游”或將逐步成為經濟生態良性循環和旅游新經濟的創新點。一是加快線上文旅平臺建設。支持圖書館、博物館、出版社等公共文化場所推出“網上展覽平臺”,采取“5G+博物館”發展策略,聯合融媒體平臺,通過VR技術、投影技術等推出數字博物館,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官網,讓游客“宅”在家里也能觀看博物館全年的精彩展覽。二是加快在線文旅居家消費產品開發。推出線上免費公共文化產品、在線展覽展示和文創產品的開發銷售,培育消費者線上體驗的習慣,實現線下文旅消費向線上文旅消費轉移。
(作者:吳志才,系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亞洲,系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只是掛旅行社牌子,已經不從事旅行社業務了
為特權開綠燈者,當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