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推薦 > 正文標題
廈門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日,由市政府印發的《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這意味著,廈門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將全力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新的“城市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州古厝〉序》指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此次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為廈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有助于提升城市精神與內涵,打造高素質高顏值之城。
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廈門將如何行動?市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牽頭落實,摸清全市文化遺產家底、推動歷史風貌建筑修繕與活化利用、強化文物保護能力……通過種種舉措,全力推動申報工作開展,促使廈門傳承歷史文脈、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煥發高素質、高顏值的城市風采。
摸清家底 梳理歷史文化遺存
廈門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晉,廈門島建城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912年建縣,1935年正式成立廈門市。廈門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文化遺存類型豐富、風貌獨特,歷史空間格局完整、遺存真實。歷代文物古跡十分豐富,千百年來留下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
因此,申請歷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根據《方案》,此次申報工作中,各區將設立或完善名城保護機構,全面梳理和收集廈門歷史沿革、地方歷史與文化遺產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文史資料,不僅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包括歷史街巷、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環境要素——如古塔、古井、牌坊、戲臺、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等。家底梳理,分為不可移動文物、歷史風貌建筑、紅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軼事、廈臺關系、保護規劃、宣傳工作、法律法規等。
同時,將對全市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挖掘,對文物進行建檔、掛牌、保護、修繕,讓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分類保護,全面強化文物保護能力;將對歷史風貌建筑開展普查、認定、建檔和掛牌等工作,做到每幢歷史風貌建筑都有“身份證”。
編制規劃 保存城市歷史記憶
近代歷史的波折起伏,在廈門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記。在“老廈門”坐落的廈港、鷺江片區,走街串巷,隨處都能遇見頗具風情的歷史風貌建筑、歷史街巷空間。這些歷史遺存形成了具有歷史特色的城市肌理、自然有機的道路格局、優美風情的街區環境,與多樣的建筑風格和園林景觀的物質遺存,共同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閩南地方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筑園林設計及建造、藝術風格、現代技術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全球化早期階段人類價值觀在東亞和東南亞沿海地區交流、互鑒、融合的集中體現。通過此次申報,有關部門將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修繕進一步規劃策劃。
在申報期間,市資源規劃局將加快編制完成《廈門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不同的歷史文化街區相應規劃都將被量身定制,其中包括廈門市民熟知的鼓浪嶼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和集美學村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廈港和同安老城歷史風貌區等。
強化保護 修繕活化利用并舉
文物保護是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要素之一。據悉,目前廈門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共1745處,登記匯總、專家甄別定級可移動文物共32442件,全市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共209處(共261個點)。
近年來,廈門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在廈門翔安開發區、第二西通道建設、火車站南站改造、地鐵建設等許多重大建設工程中,積極做好施工線路文物勘探,搶救保護了一批珍貴文物;還曾于2016年配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廈門沿海水下文物調查,并積極發動祖籍廈門的華人華僑、海峽兩岸廈門宗親和信徒等投入到文物保護中。
除保護外,有關部門還將加強對已公布的文保單位、不可移動文物點、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建筑的修繕整治——根據《方案》,有關部門將在申報期間,重點推進鼓浪嶼、中山路和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整治,或將恢復部分重點歷史街巷的原有鋪裝。
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歷史風貌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或將得到進一步活化利用。事實上,在活化利用歷史風貌建筑方面,鼓浪嶼就是一個行動范本。鼓浪嶼有931棟歷史風貌建筑、154棟為文物保護單位,自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以來,已建成十個主題展館,充分展示了鼓浪嶼教育、醫療、社區建設、音樂、人文等各方面的成就和價值,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推進文旅融合;鼓浪嶼還出臺“以獎代補”政策,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利用歷史建筑開設各類歷史文化展館,豐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方式。除歷史風貌建筑外,《方案》還要求有關單位依托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建立和完善一批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實現活態傳承與系統性保護。
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并舉,將促使歷史風貌建筑、歷史文化街區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基礎上,煥發新風采。
【鏈接】
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今年6月交“答卷”
根據《方案》,廈門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將“三步走”“分五路”。
“三步走”是指申報工作分為啟動申報、保護修繕、迎檢考核三個階段,廈門將于今年6月交上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答卷”,接受國家相關部門考核。
申報工作十分龐雜,為推動申報工作高效開展,廈門已成立由市領導親自掛帥的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置了五個責任工作組:文本編纂組、規劃編制組、文物保護組、修繕整治組、宣傳信息組,并明確了相關牽頭單位。這五個工作組將“分五路”,各盡其職,共同推進廈門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申報期間,領導小組還將定時邀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領域專家來廈評審。
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對廈門有何意義?
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對廈門有哪些意義?通過這次申報,廈門將進一步完善歷史建筑、文物、歷史文化街區等保護規劃,構建廈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同時,通過重新修繕、利用一批歷史風貌建筑,摸索形成具有廈門地方特色的歷史遺產活化利用的政策或機制。這對于切實保護廈門歷史文化遺產、促進城市文化提升、延續歷史文脈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也有助于引領廈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經濟增長;還有助于提升廈門市民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意識與責任,提高廈門的文化自信、文化魅力,進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記者 袁舒琪 黃語晴 通訊員 翁芳玲)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