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標題
恰逢機構改革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開局之年,北京率先在全國推出統攬性新政,針對文化旅游“融什么”“為誰融”“怎么融”等問題給出答案。12月11日,《關于推進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意見》提出了七大方面共26條工作舉措,即“北京文旅融合26條”。這一新政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北京文化和旅游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發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助力全國文化中心與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建設。
據了解,《意見》緊扣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總體框架和首都“四個文化”內涵特征,著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北京樣本”。對于新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視員馬文介紹稱,《意見》總體架構上,突出七大體系,包括在資源支撐體系上,重點完善歷史文化名城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設文化旅游智慧城市、打造高端智庫和資源交易平臺;在空間布局上,提出打造“一城三帶一區一圈”發展格局,以促進民宿發展意見為抓手,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在公共服務上,提出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公共活動共享和公益服務共促三大工程;在產品業態上,提出緊扣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四大主題打造文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在市場治理上,則聚焦百姓關注的非法一日游、核心區旅游降密、行業秩序監管等問題出臺具體舉措;在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將采取拓展對外交流綜合平臺、推廣對外交流國際品牌、拓寬對外交流層次渠道3項措施,擴大北京文化旅游朋友圈。
“從《意見》內容來看,主管部門顯現出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配套、資金支持、規劃引導的決心,更為市場圈定了發展的‘關鍵詞’和大方向,”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整體來看,文旅融合發展到現在,市場層面其實早已行動起來,而從管理體制上也需要加大融合步伐,由此可見,‘北京文旅融合26條’內容涉及廣泛,該政策的出臺極具參考價值和市場指導意義。”
關鍵詞1夜游 “夜經濟”成為文旅供給新動能
馬文介紹,《意見》在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上突出幾大新亮點,其中“夜游”成為重頭戲,接下來,北京將推動公益性文化單位和4A級重點景區延長開放時間,以“夜游北京、夜品京味、夜賞京戲”為主線,打造夜間文化消費圈,點亮文化“夜北京”。
“《意見》中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夜經濟’,可見這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新領域,具有很大市場需求潛力,也將成為文旅供給的新動能。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從整體消費趨勢來看,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消費層次的客群,對夜游的需求并不相同,所以企業不能期望用一種夜游產品吸引所有消費者,而是應該多元化供給。”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范周分析。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講述北京故事的夜晚燈光秀、夜場電影、沉浸式晚間劇場演出以及天壇和長城夜宴項目等,都受到游客的歡迎。
不過,范周也稱,在拓展夜游方面,需要有交通、安全、光影照明等方面的保障,還要讓周邊的居民生活不受到干擾,所以這是個系統工程,下一步,相關主管部門還會進一步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形成文旅夜間消費集聚地和產業鏈。
關鍵詞2鄉村游 文旅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意見》在文化旅游空間布局方面,提出打造“一城三帶一區一圈”的融合發展格局,聚焦老城,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典范區,依托“三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帶,輻射京津冀,打造世界級的文化旅游圈。而在這一布局中,將以促進民宿發展意見為抓手,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事實上,近年來,發展火爆的京郊鄉村游愈發受到各方矚目。本月初,北京就集中推介了京郊10區的35個重點旅游項目,涵蓋京郊精品酒店、高端民宿、文旅融合、古舊村落旅游開發、旅游休閑度假、康養旅游及旅游駐場演出等7種業態,項目投資總額預計為120億元。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鄉村旅游特色業態710家,鄉村精品民宿500余家,星級民俗旅游戶5595戶,星級民俗旅游村263個,特色旅游村鎮100個,并涌現出古北水鎮、樂多港、世園人家、山楂小院、長城公社等一批新興旅游品牌。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京郊旅游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新產品迅速興起,旅游項目和旅游企業招商融資需求增長強勁,京郊旅游正在成為北京旅游發展的新藍海。
另據了解,《關于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京郊精品酒店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方案》兩項配套新政也即將推出,屆時將為京郊旅游提供強勁支撐。
關鍵詞3入境游 北京文旅朋友圈將擴圍
《意見》還明確,要加強規劃政策集成創新,推動文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就包括以提振入境游為重點,出臺相應工作方案,從建立機制、搭建平臺、出臺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動北京入境游止跌企穩。同時,在提升文化旅游國際影響力方面,通過拓展對外交流綜合平臺、推廣對外交流國際品牌、拓寬對外交流層次渠道3項措施,擴大北京文化旅游朋友圈。
此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報告》預測,今年我國入境游市場將保持增長態勢,收入有望突破1300億美元。而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十大旅游城市中 6個在亞洲,上海和北京更是名列前三名,從整體態勢來看,北京的入境游市場已在逐漸回暖。
馬文強調,接下來北京將繼續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品牌活動,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發揮國際交往中心國際文化節慶活動專項工作組的牽頭作用,提升文化旅游品牌活動站位,構建文化旅游走出去的‘大外宣’格局,做精內容,豐富‘歡樂春節’等已有文化品牌活動內容,讓文化旅游走進當地主流階層、主流文化。另外,研究舉辦中國北京國際管樂節、中國北京國際合唱節,形成北京在文化旅游專業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以文旅融合為動力,以文化交流為先導,開展對入境游目的國的精準營銷,塑造開放創新、友好包容的城市形象”。
關鍵詞4“文旅+” 跨界融合為文旅注入活力
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入,“文旅+”的關注點也在不斷上升。《意見》強調,要創新文化聚焦業態跨界融合,進一步挖掘北京時尚文化資源,打造體現現代文化生活的旅游空間,以“雙奧之城”奧運文化遺產開發為主的文體旅融合;以核心商圈地標文化內涵挖掘與文化服務消費引入為主的文商旅融合;以研學教育旅游為重點的文教旅融合將激發北京文化旅游發展新活力。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一直以冬奧會籌辦為契機,開發冰雪文化、冬奧文化、健身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期望以此構建以世界時尚運動精品體驗、高端體育文化服務、頂級智能體育文化旅游設備生產為重點的高標準文化體育融合產業體系。而文商旅、文教旅、文科旅等組合項目,也頗受市場青睞。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厲新建曾表示,文旅企業在前期布局后,接下來應該抓住新消費群體帶來的新機遇,不斷創新產品、開拓營銷路徑。
2020還有出境游嗎?估計出境游市場2022年才...
強化深度融合,打通文化資源和旅游要素,將...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