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標題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其中, 明確提出推動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并多次提到文化旅游內容,小編幫您劃重點:
第三章 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第二節 加快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推動上海與近滬區域及蘇錫常都市圈聯動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強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協同發展,打造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的典范。推動杭州都市圈與寧波都市圈的緊密對接和分工合作,實現杭紹甬一體化。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強化南京都市圈與杭州都市圈協調聯動。加強淮河生態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促進都市圈聯動發展。加強都市圈間重大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加快大通道、大樞紐建設,提高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路網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間重大事項協調推進機制,探索協同治理新模式。
第三節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提升鄉村發展品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高農民素質,全面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等農業品牌創建,建立區域一體化的農產品展銷展示平臺,促進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和相關配套服務融合發展,發展精而美的特色鄉村經濟。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農村宜居宜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強獨具自然生態與地域文化風貌特色的古鎮名村、居住群落、歷史建筑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全面繁榮鄉村文化。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提高農民文化素養,提升農村現代文明水平。
第四節 推進跨界區域共建共享
聯合推動跨界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加強跨界江河湖蕩、丘陵山地、近海沿岸等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開發,在共同保護中開發,在共同開發中保護,形成自然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充分利用的生活休閑開敞空間。統籌規劃建設長江、淮河、大運河和新安江上下游兩岸景觀,加強環太湖、杭州灣、海洋海島人文景觀協同保護,強化跨界丘陵山地的開發管控和景觀協調,加快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游和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發展,加強浙皖閩贛生態旅游協作,共同打造長三角綠色美麗大花園。
第四章 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
第二節 加強產業分工協作
合力發展高端服務經濟。加快服務業服務內容、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共同培育高端服務品牌,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圍繞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體育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智慧健康養老九大服務業,聯合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務業集聚區和創新平臺。在研發設計、供應鏈服務、檢驗檢測、全球維修、總集成總承包、市場營銷、制造數字化服務、工業互聯網、綠色節能等領域,大力推動服務業跨界發展。在旅游、養老等領域探索跨區域合作新模式,提高文化教育、醫療保健、養老安老等資源的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積極開展區域品牌提升行動,協同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展示長三角服務形象的高端服務品牌。
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堅持市場機制主導和產業政策引導相結合,完善區域產業政策,強化中心區產業集聚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重點產業布局和統籌發展。中心區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高端制造、銷售等產業鏈環節,大力發展創新經濟、服務經濟、綠色經濟,加快推動一般制造業轉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支持蘇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大健康、醫藥產業、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及配套產業。充分發揮皖北、蘇北糧食主產區綜合優勢,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中心區重化工業和工程機械、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向具備承接能力的中心區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區升級轉移,建立與產業轉移承接地間利益分享機制,加大對產業轉移重大項目的土地、融資等政策支持力度。
第七章 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第三節 推動文化旅游合作發展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合作,統籌利用旅游資源,推動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發展。依托長江、沿海、域內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資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質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和世界聞名的東方度假勝地。聯合開展旅游主題推廣活動,推出杭黃國際黃金旅游線等精品線路和特色產品。依托高鐵網絡和站點,推出“高鐵+景區門票”、“高鐵+酒店”等快捷旅游線路和產品。整合區域內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互聯互通的紅色旅游線路。建設旅游信息庫,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區大客流預警等信息聯合發布機制。探索推出“暢游長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護照”等產品,改善游客旅游體驗。
打造誠信長三角。推動誠信記錄共享共用,健全誠信制度,建立重點領域跨區域聯合獎懲機制,不斷提升各類主體的誠信感受度。加強信用建設區域合作,優化區域整體信用環境。聚焦公共服務、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等領域,實行失信行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互動、懲戒措施路徑互通的跨區域信用聯合懲戒制度。建設長三角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交換共享。推動信用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培育一批專業化、特色化信用骨干服務機構,打造一批區域性信用服務產業基地。
第八章 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
第二節 協同推進開放合作
深化國際人文合作。加強多層次多領域國際人文交流,著力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匯聚地。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世界制造業大會、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第十九屆亞運會等重大國際會議展會,開展系列重大國際文化、旅游、體育賽事等活動。聯合開展具有長三角品牌特色的海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優秀文化、文學作品、影視產品走出去。深化科技、教育、醫療等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友城合作水平,加強高端智庫國際交流。發揮華僑華商資本、人脈等資源優勢,擴大民間交往、深化民心溝通。
第十章 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第二節 創新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制度
協同公共服務政策。加強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制度銜接,研究編制區內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建立部分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財政支出跨區域結轉機制。建立區內公共服務便捷共享制度,推進實施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逐步實現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的統一。探索組建跨區域醫療聯合體,建立區內居民在醫療聯合體范圍內就醫的綠色通道。完善醫保異地結算機制,逐步實現異地住院、急診、門診直接結算。統籌學區資源,逐步實現教育均等化。鼓勵老人異地養老,實現市民卡及老人卡互認互用。鼓勵知名品牌養老服務機構在區內布局設點或托管經營,建立跨區域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按可達性統籌120服務、110服務范圍,統一使用021電信區號。
2020還有出境游嗎?估計出境游市場2022年才...
強化深度融合,打通文化資源和旅游要素,將...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