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記者近日從中山陵園管理局獲悉,南京目前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的大數據監測預警平臺正式啟動建設,將于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運行。建成后將對明孝陵內的“國寶”本體進行全天候監測,所有監測數據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數據對接。
自2003年成功“申遺”以來,明孝陵至今仍是古都南京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600多年的歷史令磚石制的建筑和石像保存狀態堪憂。為加強對其的保護管理,中山陵園管理局作為明孝陵的實際保護管理機構,于2014年4月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了關于明孝陵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立項,2015年2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立項;2015年7月,中山陵園管理局委托了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制《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方案》;2017年,國家及江蘇省文物局評審通過該方案;2018年8月,項目獲國家專項補助資金844萬元;2019年7月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建設工作。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副處長周菊萍介紹,該檢測平臺的監測內容主要包括:文物本體、遺產價值環境、自然環境、人為活動因素以及專項監測等16大類56個監測項共計37項監測指標!皩⑼ㄟ^機器和人工兩種方式,對所有項目進行全天候監控!
“監控點的數量和監控頻次主要是根據損害對文物本體威脅的嚴重程度來設定!敝芫掌几嬖V記者,按照設計方案,“比如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俗稱四方城),是明孝陵內的第一座主體建筑,對于這個國寶,共設置了傾斜、沉降、滲水風化、微生物植物病害等多個監測點。其中最重要的建筑體變形監測,甚至達到一小時一次的頻率!
“還有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內露天的30多座孝陵神像,不僅安排了人工巡察,同時還設置了多個微環境監測點,對酸雨、陽光、溫度、濕度、空氣污染等數據進行監測,預警對神像可能造成的危害。”周菊萍介紹。
據其介紹,這些監測數據將全部接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大數據分析成果也將成為文物專家的參考,用以提升中國遺產保護管理水平,實現“變化可監測、風險可預報、險情可預控、保護可提前”的預防性保護管理要求。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