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作者 > 正文標題
我是一個喜歡觀察世界和享受生活的人,之所以選擇旅游信息化這個行業,是因為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愛好與工作能夠融合起來。在行走中去體會世界的壯美、奇異、博大,這要比在書本中獲得的更加靈動與鮮活。每當落足于一個陌生的地方,就好像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用盡自己的能力去尋找不同,觸發感悟,才是我認為最有趣的人生狀態。
說到享受生活,美食是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話題。閑暇時光里,也學著做做菜,既可以滿足口腹之欲,也可以讓頭腦和心靜下來。最近思路有點卡殼,也不知道寫點什么,某日偶發奇想,試著類比美食文化,思考一下國內各目的地的資訊平臺。兩者雖然看起來不是一個領域,可大道總會有些旁通和借鑒。那就試著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
淮揚菜與江蘇旅游資訊網
作為一個江蘇人,淮揚菜是根植在骨子里的味道。可多數人總是對身邊的事物不那么在意,我也從來沒有好好琢磨過淮揚菜的事兒,這就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有了這么個維度的想法,才認真的去查了淮揚菜有關的信息。有關淮揚菜的描述是這樣的,“淮揚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雅俗共賞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而江蘇的旅游口號是什么——水韻江蘇,兩者還真有那么一絲韻味相同之處。“雅俗共賞、不失大雅”是可以理解為,江蘇的旅游資源和主題層次多樣,可以適合不同需求的群體。全國我走了很多地方,客觀說,我不認為江蘇的旅游資源是第一流或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和、精、清、新”的美食特點,放在江蘇的旅游產品或者商品的打造理念上,卻是江蘇旅游與其它同類目的地競爭、互補的發展方向。
江蘇旅游的資訊網和我有比較深的淵源,在所有我參與過的目的地資訊網站中,江蘇的資訊網是唯一一個沒有想過要去模仿的項目,上線之后,甚至還被別的目的地借鑒和參考。但現在看來,當時確實忽略了一些東西,格局略顯狹隘,缺少了一些靈魂性的特色,而這個特色,不是用技術手段就可以解決的。所以今天再看這個資訊網,還是希望可以彌補掉當時的缺憾,多一些“水”的精神,剛柔并濟,無常形,多變化。
川菜與四川旅游資訊網
雖然是江蘇人,但我最喜歡的菜系卻是川菜。關于川菜的解釋如是,“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新,其特點在于‘麻、辣、鮮、香’”。而總結川菜特色的這四個字,我是覺得可以應用在網站中的。
作為一個曾經背包走川西的驢友,對于四川的那些令人震撼的美景,實在是記憶猶新。清晨從海拔3000米的宿營地仰望陽光照射在大雪山上,那一刻的感受,用“呆若木雞”形容,也很有幾分相似,這算是一種“麻”的味道吧!我一直認為,去四川旅游的人,未必是沖著川菜而行,但缺少了川菜爽辣的體驗,那就不應該算是去過四川。除了風景和美食之外,我很愛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安逸”是一種心境,而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我一直認為四川是一個可以很好的包容多元文化的目的地,讓時尚與傳統并存的地方,這就像川菜的“鮮活”。至于要說到“香”,那是從開始到結束,都讓人始終沉浸于中無法自拔游玩氛圍的浸染,就像張藝謀先生說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四川旅游的資訊網站改版了,相對于上一版,無論是在內容豐富度還是在技術的應用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我還是希望它能夠如川菜那般,可以給人感受到“麻、辣、鮮、香”的味道。
魯菜與山東旅游資訊網
“魯菜,是起源于山東的齊魯風味,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是中國傳統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于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 ,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魯菜的風格特點是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我對魯菜的了解,其實非常淺薄,除了一些市井小吃之外,不外乎海鮮家常菜,所以關于魯菜特點的感悟,那是一點都沒有。但老夫子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確實是對中華飲食文化影響深遠,而在我那些次“淺薄”的體驗中,山東飲食文化中的“大氣”也是深有體會。
好客山東網,是第一個旅游類863項目的主要課題承接平臺,應該說當時該網站的上線帶動了國內各省級目的地資訊網的大改版或重新搭建,很榮幸的是,我也參加了這個平臺的前期設計與討論的過程。所以從2009年上線以來,對這個網站的關注就沒有停止過。山東的人文和自然資源,以及文化、傳統,撐的起好客的品牌,在之前的很多目的地資訊網對比中,它的信息完整性和更新及時性都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現在再看這個資訊網,改動了很多,卻依然遠不如魯菜那樣,特點鮮明,風格獨特。我希望看到的好客山東網中,應該能夠看到好客的理由、好客的能力和好客的文化。
閩菜與福建旅游資訊網
第四個要寫的不是粵菜,不僅僅是因為我對粵菜的了解僅限于早茶,更重要的是福建旅游資訊網也與我有關。這是我到福建工作之后,第一個動手調整的工作。再加上現在常駐福建,所以自然要先說它。
閩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可能大多數人對閩菜的理解就是“海鮮”,畢竟福建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其實不然,福建還有風光秀麗的山地資源。而我一直堅持認為,現在的閩菜中受客家習俗的影響,會保留很多來自北方的傳統味道,如果來自北方的旅人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你們一定可以在閩菜中找到家鄉的相似味道。所以,我對閩菜的感受是,它是傳統的中原飲食風格與本地人文習俗交融之后的味道。而這個特點,其實也在福建的旅游資源中也有所體現。
在福建工作快一年了,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就有提到,福建當地的民俗文化中,有很多保存非常完好的傳統文化元素,如果可以很好地挖掘,會成為精彩的宣傳內容,也會成為吸引異地游客的特色。這也是我對福建旅游資訊網進行改版的初衷。
從菜系文化的角度切入,寫目的地旅游信息化工作的話題,對于我來說是一件不同尋常的嘗試。思考這篇文章和查找資料所花費的時間有點多,但很有意思。本篇是“戲說”,所以有些地方不夠嚴謹和專業。而且標題我也是借用了一個地方菜系的描述短句做的修改。目的地資訊網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很簡單和基礎的項目,但看多了國內的目的地資訊網之后,總覺它們普遍缺少了本地的“神魂”。資訊網的建設和運營,不是單純的技術工作,沒有靈魂的目的地平臺,總讓人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希望本篇可以給平臺的建設者和運營者一些啟發,期待未來可以看到“一地一格”的資訊網氛圍。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