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非遺 > 正文標題
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中國旅游報社主辦的“2019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發布會在廣州市舉辦,現場公布了十大優秀案例。
2019非遺與旅游融合十大優秀案例為:“江蘇南京:秦淮燈會彰顯文旅融合新生態”“江西景德鎮:古窯紅店讓非遺‘活’起來”“江西婺源:非遺讓中國最美鄉村更有‘味道’”“福建龍巖:看世遺永定土樓體驗非遺傳經典”“湖南長沙:非遺館讓非遺項目活態發展”“四川涼山:彝族火把節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陜西韓城:讓非遺在景區發展中綻放魅力”“湖北十堰:‘鄖西七夕’將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貴州凱里:非遺與旅游融合推動麻塘精準扶貧”“浙江東沙:非遺讓古漁鎮煥發新活力”。
優秀案例一:江蘇南京:秦淮燈會彰顯文旅融合新生態
秦淮燈會,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自舉辦以來,不斷開拓創新,通過燈景融合、文娛同步、招商聯動、科技支撐等有效舉措,將非遺項目與“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深度結合,成為秦淮旅游的核心支撐和代表作。
優秀案例二:江西景德鎮:古窯紅店讓非遺“活”起來
文旅相融,古窯新生。為傳承展現國寶非遺,景德鎮古窯復活了傳統制瓷作坊與紅店文化,成功復建復燒瓷窯,使景德鎮古窯景區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成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張瑰麗名片。
優秀案例三:江西婺源:非遺讓中國最美鄉村更有“味道”
在江西婺源有徽劇、綠茶制作技藝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等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婺源將非遺與旅游景區、研學旅游等融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非遺旅游融合發展之路。
優秀案例四:福建龍巖:看世遺永定土樓體驗非遺傳經典
近年來,福建永定實施“文化進土樓”工程,按照“一樓一景致、一樓一特色、一樓一主題”的理念,改建了建筑文化展示館、客家家訓館、民間絕藝館等多處非遺保護傳承場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非遺傳承。與此同時,開展非遺旅游活動,使游客深度了解、體驗、學習非遺文化。
優秀案例五:湖南長沙:非遺館讓非遺項目活態發展
湖南雨花非遺館聚集了中國書法、剪紙、皮影戲等10個世界級非遺項目,湘繡、藍染技藝、苗繡等國家級非遺項目55個。館內非遺傳承人廣收學徒,免費傳授非遺技藝。雨花非遺館首創中國“非遺+”活態傳承發展模式,將非遺及其衍生品與現代生活和市場接軌,成為市民游客“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優秀案例六:四川涼山:彝族火把節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
今天的“彝族火把節”,不再局限于單一形態,城市與鄉村廣泛互動,文化與旅游深度互融,節日形態更加豐富多樣,成為展示地方文化資源的窗口,拉動地方經濟的強力引擎,撬動文化旅游產業的支點,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體驗,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入,帶動了大批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優秀案例七:陜西韓城:讓非遺在景區發展中綻放魅力
地處黃河西岸的陜西韓城,文物古跡薈萃,素有“關中文物最韓城”“文史之鄉”的美名。司馬遷和《史記》是韓城的“文脈”與“魂”。近年來,韓城深入挖掘史記和司馬遷文化的精深內涵,運用傳統儀軌和現代媒體相融相匯的手段,展現以司馬遷和史記文化為代表的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著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坐標。
優秀案例八:湖北十堰:“鄖西七夕”將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
作為“七夕文化源地”的鄖西,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深度開發七夕文化。自2010年起連續舉辦9年的七夕文化旅游節,已成為全員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會。“鄖西七夕”將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對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優秀案例九:貴州凱里:非遺與旅游融合推動麻塘精準扶貧
麻塘是上世紀80年代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首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三十多年來,麻塘以革家人獨特的服飾、蠟染、踩親舞等生態文化為主題發展旅游業,走出了“非遺+旅游”的鄉村振興之路。統計顯示,麻塘年均旅游收入100余萬元,人均年旅游收入5000余元。
優秀案例十:浙江東沙:非遺讓古漁鎮煥發新活力
浙江東沙古漁鎮,豐盛的海產和繁榮的商貿積淀了獨特的海洋文化。該鎮域內保護傳承的縣級以上非遺名錄30余項。通過將展演活動常態化、非遺店鋪一體化、主題活動特色化、非遺聯展品牌化,使漁繩結、布袋木偶戲、漁民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重獲一片生存的土壤,古老的小鎮煥發新的活力。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好地指導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并提供實踐支持和決策參考,“2019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動于4月15日啟動。經過各省文化和旅游廳(局)主管部門的推薦以及有關單位自薦,本次活動共征集到150個候選案例。經文化和旅游領域的專家學者評定,最終遴選出十個優秀案例。
據了解,展示活動旨在厚植文旅融合時代新風,深入促進非遺旅游傳播工作,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開拓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促使非遺獲得傳承創新的新動力,積極有效地促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
有價值的文化遺址是需要一代代相傳,不能毀...
山東有很多民間藝術 需要下一代傳承的。這個...
太多古老文化逐漸的消失,尤其是那些深藏在...
我們應該加強保護力度!才能更好的保護非物...
這東西保護起來放進博物館,告訴后人火鍋是...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