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作者 > 正文標題
幾日前,同行老友來拜訪,話題總跑不出行業前景這個主題。從西部向東,一路看來,給他的感覺就是——作為旅游信息化服務商,競爭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薄,合作越來越窄。說到底,這個行業,還是自己把自己做進了惡性的循環中,目前的這種環境,怪不得別人。出路不是沒有,只不過可能轉變的成本會高到讓很多中小型團隊無法承受。
旅游信息化服務商,如果細分,大致有這么幾種:以硬件為主的服務商、以軟件為主的服務商、以運營為主的服務商以及以營銷和推廣為主的服務商。硬件型的多為基礎設施服務商,如三大通信運營商,還有一個浙江深大,都是各目的地首選的合作服務商。軟件型的這幾年冒出來不少,而且似乎進入門檻不高,是個做軟件或者系統集成的,都會把腳伸進來,好不好的不重要,關鍵是要占個坑!甚至還有一些做行業規劃的公司,也“雄心勃勃”的想要分一杯羹。運營型的專業服務商從來就沒成過什么氣候,從當初的51766開始,到現在還依然處于“原始”狀態中居多,我說的原始狀態就是搞過幾個案例,還在摸索規則階段罷了。隊伍數量最龐大的就是營銷和推廣型,從互聯網平臺到OTA,從新聞客戶端到社交媒體,反正這事兒想要折騰一個效果倒是特別容易,不過是數字游戲罷了。花錢投一點就跟往水里丟塊石頭一樣,總會泛起漣漪的,運氣好的,一不小心還能砸出個玩意兒來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新的服務商類型,叫做大數據!這種新來的還挺狠,大有通吃的氣勢。借大數據知名,行一網打盡之事。本人接觸的不多,都是看看他們的公司介紹或者網絡軟文,也是魚龍混雜的狀態。
我對旅游信息化這個事兒還挺有感情,今年開始,又撿起了原來的活計,開了個人公眾號(旅游信息化匠人,lu-sean1),也拜托了一些老朋友,把對自己工作的一些心得積累絮絮叨叨的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但前幾日聽老友說,他現在給客戶做項目,只能靠硬件的搭配才能保得住利潤空間,這讓我有些難受,為什么靠腦袋吃飯的人最后就只能賣硬件來養活自己呢?想想我剛剛進入旅游信息化領域的那個階段,整個行業的水平還很低,很多目的地在基礎系統、平臺和網絡營銷的意識方面甚至處于一片空白。而從事這個領域的企業數量又比較少,確實是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時過境遷,從2008年開始,陸陸續續的推動和大張旗鼓的鼓勵,很快就填補上了這項工作的缺口。總結起來,原因應該是以下幾個。
1、 有實力的企業和目的地越來越重視信息化工作,往往會選擇將大量的基礎性信息化建設和運營工作自己組建團隊完成。
2、 服務商的區域性劃分越來越明顯,基本各省以及一些技術公司比較多的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固定服務團隊,將需求細化之后,完全可以交給本地化的公司來完成,而壓縮了異地服務商的機會。
3、 現在的很多目的地旅游信息化項目,往往會形成硬件、軟件和運營一體化的招標內容,甚至有些地方還將線上線下的營銷工作捆綁在其中,這就讓很多中小型的旅游信息化服務商很難獲得投標的資格。
4、 在旅游信息化服務的領域中,過去幾年大家都熱衷于技術型產品的開發與銷售,很少有人會專注于行業應用的研究與創新。隨著目的地在信息化水平總體的提升,好產品缺乏,都是同質性的產品內容,所以使得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再加上前面幾個因素,必然就讓整個業態呈現出一種無力的狀態。這也是我認為最嚴重的一個問題。
5、 旅游信息化企業之間還沒有形成很好的合作氛圍。總想著拿來主義和復制外包,同行之間拆臺、詆毀、惡性競爭的殘酷案例數不勝數。這種氛圍下,誰也不會有心思敢和同行之間進行理念上、技術上的合作,最終還是自食苦果。
我從來不覺得旅游信息化的工作會有終點,也不認為它的天花板會很低。技術在日新月異,游客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旅游的形式千變萬化,商業的模式推陳出新,企業的運營與時俱進,信息化的服務怎么可能沒有空間呢?只會有沒有融合好的產品,不會有飽和的市場需求。借此文還是希望有更多新的旅游信息化產品被研發出來,能夠為這個領域創造出更多的藍海空間。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