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傳統旅行社人士眼見OTA一路攻城略地,這次竟然打到自己家門口來了,不由得開始有點焦慮和恐慌。此外,最近多家主流媒體上也充斥著不少類似“OTA或將成為旅行社掘墓人”的說法。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說法有偏頗,因為首先OTA從來沒有要掘誰的墓;其次,旅行社和OTA永遠是旅游產業(yè)鏈的上下游關系,不存在誰取代誰一說。
“掘墓人”一詞從何說起?
縱觀近幾年來OTA與旅行社之間的愛恨糾葛,我們會發(fā)現不少旅行社對于自身和OTA之間關系的看法是帶有鮮明感情色彩的,這個感情就是嫉恨OTA搶了自己的蛋糕,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掘墓人”這種說法。然而,筆者認為這樣充滿敵對的心態(tài)實在很不利于旅行社在未來的轉型。
那么旅行社應當如何正確看待OTA的擴張呢?正如其他任何行業(yè)一樣,旅游行業(yè)要向前發(fā)展,就必然會有新的業(yè)態(tài)產生,沖擊并且倒逼舊的業(yè)態(tài)轉型升級。當年的平臺商(OTA)就是這樣一種新的業(yè)態(tài),它在產生和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同樣會不可避免地沖擊傳統旅行社這個舊業(yè)態(tài),倒逼旅行社轉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總會有一批來不及轉型的旅行社被市場淘汰。
所以事實上,在這個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中,本沒有什么所謂的“掘墓人”存在,如果非要找一個“掘墓人”的話,也是旅行社自身因為缺乏戰(zhàn)略眼光給自己掘的墓。
當年OTA才剛剛起步的時候,它們的體量還很小,只能在旅行社和游客的夾縫中求生存,這時候旅行社觸網會有很大機會,但旅行社覺得體量太小意義不大;當OTA拿到融資體量也逐步增大以后,旅行社認為只要把它當作銷售渠道就可以了,與此同時旅行社自身的產品體系也無明顯進步;一直到今年互聯網+概念和O2O全面爆發(fā),OTA打到自家門口來了,旅行社方才感到危機和焦慮,實在有些遲鈍了。
傳統旅行社的優(yōu)勢是產品研發(fā)、地面服務和掌控資源,如果一家旅行社做不好這些,即使沒有OTA,這家旅行社也會消亡,事實上OTA的到來只是加速了這一消亡的過程,F階段,與其把負面情緒宣泄在OTA身上,倒不如反思反思自己下一步該如何改變以符合市場大趨勢。
OTA果真掘得了旅行社的墓?
今年OTA線下擴張確實來勢洶洶,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傳統旅行社感覺到威脅很大,但只要分析一下平臺商和旅行社兩種業(yè)態(tài)的本質就會發(fā)現,OTA有可能取代旅行社根本是一個無稽之談,即便有大資本的參與也一樣。
OTA是平臺商,強項在于獲取用戶,處在旅游產業(yè)鏈下游;旅行社是供應商,強項是地面服務和資源掌控,處在產業(yè)鏈上游,上游企業(yè)和下游企業(yè)永遠只能競合而不可能互相取代。
OTA在線下擴張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而這些難題卻是傳統旅行社的強項。傳統旅行社在產品設計、地面服務、資源掌控等方面已經積累了幾十年的人脈和操作經驗,這些東西足以構成行業(yè)壁壘,OTA一下子要學過去是很難的。即便OTA可以通過挖人來加速獲取這些經驗和人脈,OTA的線下隊伍真正要趕上傳統旅行社仍需不少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傳統旅行社完全可以通過產品、服務和資源的轉型升級筑起更高的壁壘。
此外,我們從各大OTA的財報上也可以看出,現階段大部分OTA仍處于戰(zhàn)略虧損狀態(tài),能夠大手筆的進行線下擴張主要還是依靠大資本的推動。由于資本的貪婪,泡沫還是比較大。而傳統旅行社一直以來都是穩(wěn)扎穩(wěn)打,以利潤為導向,正所謂“千做萬做虧本生意不做”。當泡沫慢慢變小以后,能夠在這段時間深耕線下的旅行社仍將立于不敗之地。
在此,筆者也想向廣大傳統旅行社發(fā)出呼吁,面對OTA的兵臨城下首先不要抱有任何敵對、焦慮甚至恐慌的情緒,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旅行社下一步的判斷和在業(yè)務轉型升級上的進展,F階段對于旅行社來說,要在心態(tài)上對OTA的擴張?zhí)┤惶幹,同時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進一步提升產品設計、提升服務質量和資源掌控能力上,這樣就不會被市場淘汰。
OTA和旅行社的博弈必將長期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O2O的大趨勢下,OTA和旅行社必然是互相博弈的,在這場博弈過程中總有此消彼長的情況存在,現階段看來是OTA稍微“長”了點。OTA作為線上端總是想著要更多地控制地面資源,以求把業(yè)務線拉得更長。而傳統旅行社則要盡量避免OTA線下發(fā)展過快,對此筆者近期也寫過一篇名為“旅行社最強大的砝碼在線下”的文章,闡述了旅行社如何通過強大線下獲得和OTA更多的談判籌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