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非遺 > 正文標題
專家講非遺保護的“蘇州經驗”
提起蘇州,你一定能馬上想起蘇繡、昆曲、評彈等傳統文化項目。上周末,我國知名非遺研究專家龔平先生做客武漢“名家論壇”,以“非遺保護——蘇州讀本”為題,分享了蘇州多年來非遺保護的成功經驗和案例。
昆曲帶動手工藝生態鏈
“蘇州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全國乃至世界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優勢突出。”龔平先生提到的蘇州豐厚的非遺項目,令在場聽眾表示大開眼界:吳歌、古琴藝術、玄妙觀道教音樂、江南絲竹、滾燈……而非遺項目間生態鏈特色明顯,具有同類集聚分布的特點,是蘇州非遺的一大特色。
龔平先生舉例說,在蘇州發源的昆曲,在400年時間里它帶動了蘇州一批傳統手工藝的生態鏈。
首先是戲劇服裝的發展,“昆曲是百戲之母,將戲曲表演演繹為了舞臺劇,此后戲曲便有了伴奏、舞美、道具,演員更要穿著劇裝。”劇裝隨著昆曲的產生而應運而生,極大刺激了刺繡市場,帶動了蘇繡發展。明代時期,四周幾乎家家養蠶,戶戶刺繡。昆曲還帶動了樂器制作,如蘇笛、蘇鑼、蘇胡等等樂器的興盛。除此以外,昆曲還間接帶動了其他非遺項目的發展,如桃花塢木板年畫以市民階層為基礎,出現了一批戲文內容的年畫。“蘇州虎丘捏像技藝十分精致,這也受到了昆曲的影響。”
非遺保護的蘇州經驗
從2005年起,蘇州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每年撥款300萬,到2006年全國第一部非遺專項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蘇州市昆曲遺產保護條例》的通過,至今蘇州非遺保護走過10年,進入了深水區。
“不要覺得300萬少,這筆錢大大推動了蘇州非遺保護的進程。至今,很多城市每年仍只有不到30萬的非遺保護資金。”龔平解釋說,蘇州市是全國同類城市中最早設立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的。
“生態性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之一。”龔平說,早在2000年,蘇州就辦了昆曲藝術節,剛開始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但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如今的昆曲藝術開始實現走向全國、走向年輕人、走向國際舞臺的三大突破。又如蘇州評彈的生態性保護,蘇州市政府專門開辦了蘇州評彈學校,招收學生。有市民議論道,“這種方式對湖北大鼓的保護有借鑒意義。”
【對話】
問:近年來涌現出的非遺項目令人眼花繚亂,您能具體講解一下嗎?
龔平:首先要看項目的技藝有無代表性,有無歷史底蘊。一般要該項技藝的傳承最少要有三到四代人,這才屬于文化遺產。有人將自己首創或父親這一輩人創造的記憶拿出來當做非遺申報,這肯定是不行的。
問:您如何看待“端午”非遺之爭?
龔平:有不少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誰申報了,就擁有它的所屬權”,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非遺是屬于全人類的。對于韓國江陵端午祭的申遺,我是支持的。
非遺項目有流變性,特別是民俗、技藝類的非遺項目,會隨著人群的流動,流傳到其他地方,和當地的氣候、風俗、生活習慣、民族性格相融合,形成有別于原來的新的非遺項目。例如我國的端午節,不同地域也存在著不同的習俗和觀念。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習俗源自中國,經過韓國當地幾百年的演化,適應當地的人文環境進行了演化,形成了自己的習俗。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有關聯,但不是一回事兒,他申報他的,我們申報我們的,相互不影響。相反,他們申報成功,對2009年我國的端午節的申報絕對有促進作用。非遺是全人類的,先申報后申報不代表什么。
問:對于武漢非遺項目的保護,您有何建議?您認為蘇州和武漢保護得比較好的非遺項目分別是什么?
龔平:非遺保護要把握好三個要素:一是核心技藝不能丟,要保留。二是完善產品,多開發市民能接受的功能和形式。三是刺激需求,用現代營銷手段推銷。蘇州的蘇繡的保護很成功,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得很好,衍生產品的營銷手段也做得非常好。武漢的非遺項目中,漢繡的保護利用不錯。
撰文/記者鐘磬如 攝影/記者熊波
0
有價值的文化遺址是需要一代代相傳,不能毀...
山東有很多民間藝術 需要下一代傳承的。這個...
太多古老文化逐漸的消失,尤其是那些深藏在...
我們應該加強保護力度!才能更好的保護非物...
這東西保護起來放進博物館,告訴后人火鍋是...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