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內蒙古阿爾山發現舊石器時代巖畫

  • 2014-05-21
  • 閱讀446
  • 評論0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17日電(記者于嘉)中國文物研究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阿爾山地區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巖畫。專家表示,這一發現豐富了中國大興安嶺一帶史前巖畫材料,為揭開遠古人類生活習性和圖騰崇拜的新特征提供了寶貴證據。

中國巖畫學會會員、大興安嶺巖畫發現與研究者崔越領介紹說,這處巖畫是他在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伊爾施鎮西北處的玫瑰峰景區田野調查時發現的,圖案呈紅色,長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畫面右上方是突出的長方形圖案,由于漫漶嚴重,具體涵義目前無法釋義。

崔越領表示,根據巖畫的色澤、漫漶程度和圖案表象,以及與鄰近地區巖畫進行比較分析,初步判斷這處巖畫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留下的文化遺存。它的發現,填補了興安盟巖畫的空白,也證明大興安嶺全境都有巖畫這一人類早期的文化遺存。

伊爾施鎮位于大興安嶺的西南端北坡,在滿語中意為“驛站”,有古代交通要道之意。崔越領說,根據大量第四紀冰川遺跡、地理學和人類學分析,預計這里還會有更多巖畫等古先民留下的文化遺存,有待進一步發現、探究。

大興安嶺古稱大鮮卑山,是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發祥地。近年來,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區域30余萬平方公里崇山峻嶺之中,陸續發現30多處、5000多幅彩繪巖畫。這些巖畫繪在高聳、險峻的山體和巨巖上,集中反映了人類祖先的遠古文明,其中包括巖石崇拜、祖先崇拜等,還有大量的生活場景、符號。從目前發現的巖畫圖案所表現的文化內涵上,大多具有唯一性,也就是每一種文化表象僅此一幅。

發表評論

匿名匿名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