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旅游背后的衍生問題,我們時常念叨,成為茶余飯后的探討,可看到游覽勝地在一波又一波人群游覽過后的處處狼藉,總有莫名的傷感和憂郁。傷感的是再美的地方也經不起人類社會活動的打擾,憂郁的是旅游勝地何時才能擺脫“垃圾殤”帶來的“傷痛”。想來,要解決問題,常把環保掛于“嘴邊”,光是探討探討,這樣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
事物具有兩面性,任何事物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伴隨著問題的產生。隨著經濟的快速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旅游成為了時下最多的選擇,旅游經濟也隨之快速的發展。在盲目追求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很少人會考慮到環境容量超負荷地運轉,以及隨處可見的不文明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人頭攢動的“五一黃金周”、“國慶小長假”過后,吸引眼球的不再是那些美麗的風景,而是那些游人留下的片片“垃圾地”。這片片“垃圾地”留給人們的是更多的思考,是更多的責任。
在筆者看來,不能破壞旅游勝地的圣潔之名,應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如果違背最基本的準則,只會給旅游勝地帶來更多的“殤”,產生更多的衍生問題。也只有從根源上去尋找問題,才能減少或者避免“不文明”現象的產生。
一是宣傳教育。宣傳教育應是永不停息的課題。因為素質的提升不能一觸而就,只有在不斷加強宣傳教育的過程當中,才能讓游人意識到種種不文明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自覺踐行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帶動了個體的發展,才能營造整個社會良好的旅游風氣,營造健康的旅游氛圍。
二是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強有助于完善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接待能力,從客觀條件上減少和避免“不文明”現象的出現。只有景區建設發展與旅游經濟、旅游規模同步發展,才能既保持了旅游勝地的環境價值,又能提升旅游的經濟價值。
三是嚴格管理。管理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國家政策層面上,更多的應該是體現在旅游勝地制度建設和創新上,就如何在景區旅游人員管理等一系列問題上深入研究,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環境和旅游活動共同良性發展的管理方式。
四是輿論監督。各種各樣的“曝光臺”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輿論監督方式,這是一種“倒逼”原則。只有讓人們在那些不良行為當中產生比照,或者能夠自動“對號入座”,才能引起人們對不文明行為的重視,自覺摒棄種種不符合社會一致活動的不良行為,最終讓人們形成一定的“公序良俗”。
其實,“垃圾殤”不單單只是在旅游勝地才有,各種人流集中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是我們應該正視的事實。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及時止住傷害。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