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張經理(綠)與許先生對話截圖。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邵辰芳)“五一”去看馬戲,因為等票時間太長,有游客把氣撒到導游頭上,不但對一名女導游破口大罵,更發惡毒短信侮辱女導游。前日,涉事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致電本報記者,希望呼吁社會理解、尊重導游職業。
5月1日是靈玲馬戲城營業第一天,當天上午大約9點10分,廈門旅游集團國際旅行社(以下稱廈旅國際)導游陳小姐帶著客人到達馬戲城,因為來看馬戲的人眾多,出票的速度比較慢,等了半個多小時,有的客人等得不耐煩,其中一名客人許先生打了個電話問導游為什么票還沒出來,聽完解釋不久,他又打了兩三通電話。由于導游沒有聽到來電,許先生沖到了票務窗口,破口大罵正在等票的導游陳小姐是“蠢貨”、“騙子”、“垃圾”,陳導游忍住沒還嘴。
一名廈旅國際的工作人員建議許先生網上申請退票,但許先生不依不饒繼續罵,隨后離開。陳導游不久打開手機,發現收到許先生3條短信,最后一條內容是:“蠢胖子,浪費老子時間,××,祝你一輩子用××。”當晚9點多,陳導游打電話向導游部的張經理哭訴遭遇。張經理打電話向許先生核實情況,許先生說了排隊等票一事。張經理提出:許先生應該向陳導游道歉,而旅行社也會就自身做得不好的地方向許先生道歉。許先生沒說幾句就把電話掛了。張經理又撥了5通電話,但對方沒接聽。
不料,此后張經理接二連三接到未顯示號碼的來電,接起后對方又不說話,張經理猜測是許先生,便用短信與許先生繼續商談,希望能好好解決這件事。但許先生依舊在短信里用粗話不停辱罵廈旅國際的工作人員,還不時出現“去死”等字樣。張經理只能作罷。
記者問及導游受辱可以向哪個部門投訴時,兼任廈門導游協會副會長的張經理表示,盡管有導游協會,導游協會也可以出面找不講理的游客,但是如果游客不理睬,那么導游協會也沒有辦法。張經理希望能通過晚報,呼吁社會一起思考這樣的現象。
前天下午,記者嘗試聯系當事人許先生,但是7次撥打其手機號碼,都無人接聽。
莫做慫人
陳進容
去年“三八”節,我在海滄大豐收吃飯,看到一名婦女因為等菜不耐煩,把一名女服務生叫過來呵斥,女服務生噤若寒蟬,而讓我差點想沖上前去的是,這名婦女身旁穿小學生校服的兒子開口罵女服務生:“×你媽的。”那是“三八”節啊,同為女人,放縱兒子去罵另一個女人,就因為你是顧客,她是服務員嗎?
北方話有個詞兒叫“慫人”,慫人不是沒脾氣,而是有選擇地發脾氣。百度上解釋“慫人”的特征,就是對自己能欺負的人就欺負,遇到比自己橫的,就任人拿捏。現在企業競爭厲害,服務行業都要求員工把顧客當爺爺供著,寧可被罵被打,也不能還嘴還手。懂事的人,知道人家這是一種職業素養,不懂事的,還真以為人家是軟柿子。慫人特征之一就是“軟土深挖”,欺負人沒底限。每年黃金周、小長假,游客對旅行社、導游的投訴屢有發生,但一碼歸一碼,該怎么投訴處理咱走正常渠道,仗著自己是“上帝”,拿人家小姑娘發泄辱罵,欺負人家不敢還嘴,這就是慫。
放眼到生活中,慫人其實都成不了“大咖”,您定眼去瞧,對小老百姓大呼小叫的,一般都不是達官,往往是鳴鑼開道的;一拳打翻肩挑小販的,都不是顯貴,往往也都是疲于奔命走卒;對女服務生呼來喝去的,一般也都不是老大。知恥近乎勇,說這些“慫”的特征,目的就是讓我們有所鏡鑒,好教我們的子弟,莫陷其中。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