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馬維 繪
首部《旅游法》于國慶節施行后,對云南省游市立竿見影的影響,莫過于國慶黃金周期間團隊游客量與自由行游客量的三七分比例。團隊游客量的下降,不僅直接導致地接旅行社業務量的倍數下滑,常年跑動在旅游一線的導游,更是因此而被“放長假”。記者走訪時發現,很多從9月份就“閑著玩兒”的導游,不得已已將觀望的目光投向了“轉行再就業”。而少部分中高級導游,則因業務素質過硬而成為《旅游法》施行后的最大贏家,應接不暇地接待著旅游產業陣痛轉型期忽然暴增的品質游團隊。冰火兩重天的市場現象,讓導游這個旅游產業轉型陣痛期從業人員最多的行業,今后的發展之路備受關注!
推手:游市步入陣痛期
受《旅游法》施行后游市價格應聲上漲的影響,很多消費習慣仍舊停留在原地的游客,對已恢復到成本價以上的旅游線路產品價格表示“鴨梨山大”。云南康輝旅游集團總裁劉烽告訴記者,《旅游法》施行后,旅行社的收客量呈現出大幅下降的趨勢。就東南亞板塊出境游產品而言,法律對旅游合同的完善,讓此前旅游產品中的自費、購物項目不復存在。但因為住宿和餐標的標準基本沒有改變,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旅游行程在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情況下,價格反而還提升了,這對已經習慣低價游的消費者來說,接受起來就很困難。這樣的市場反應,直接影響的就是旅行社組團難度的增大,地接市場接待團隊游客量的不景氣。
正是基于此原因,入滇游市場也因云南旅游大交通成本高、景區景點門票貴的“硬傷”以及會展游市場低迷等大環境的影響,入滇團隊游客量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記者從云南旅游安全保險救援中心統計的數據獲悉,今年1~9月份的入滇團隊游客量共計400073個旅游團,相比去年同期的335468個團隊數量而言呈現上升的趨勢。《旅游法》正式施行后,在客源地市場產品價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10月份的入滇游客團隊量為40419個旅行團,相比去年10月同期的43257個旅行團數量而言明顯下滑。
昆明市導游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偉表示,目前昆明導游帶團的市場分類中,最受沖擊是“以購養游”操作模式下的“大散拼市場”。很多曾經在這個市場帶團的導游,最近都較為集中的開始考慮轉行,有的甚至已經轉行或邊帶團邊另尋新的就業領域。相比大散拼市場而言,沖擊度最小的市場要數一直接待外團的這部分導游。因此不難看出,旅游產業能否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轉型,不僅與整個市場的成熟度有關,還與消費者的理性消費習慣成熟與否有關。
現狀:行業初現兩極分化
云南華夏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元章告訴記者,相比去年同期,華夏國旅團隊游客的接待數量已下滑了50%,除了公司的20余名專職導游外,以前為公司帶團的很多閑置導游都出現了分流、改行的情況。昆明錦愛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洪應表示,錦愛國旅10月份的團隊游客接待量下滑了30%~40%,旅行社在謀變突破市場瓶頸的同時,很多在職導游也處于對市場觀望的狀態,少部分導游有分流的意向,但目前暫時未出現導游人員大規模跳槽、轉行的情況。昆明滇峰國際旅行社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黎則表示,作為云南市場地接業務量較大的旅行社,昆明滇峰目前每個月還能保證100多個的團隊業務量,因此公司的60多名簽約導游還沒有出現分流或轉行的跡象,但一線導游的收入情況明顯比以往有所下降。
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未出現導游人員大規模分流、轉行的情況,但入滇團隊游客量的明顯下滑,已讓很多在國慶節前就處于觀望閑置狀態的導游,謀生了轉行的念頭。而與之相反的是,目前已取得了中級導游證的500多名導游和已取得了高級導游證的100多名導游,卻因旅游產業陣痛轉型期間增多的品質游團隊忙得有些不可開交。昆明市導游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偉表示,盡管每年都會有導游轉行,但在今年的傳統旅游淡季,在大散拼市場帶團的導游想要轉行的情況變得較為集中,而注重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的中高級導游市場卻鮮見此情況。
聲音:導游轉行苗頭漸顯
在一線帶團5年多的導游楊小姐告訴記者,《旅游法》施行前,旅游業者都在觀望今后的旅游產業將何去何從!堵糜畏ā肥┬泻,團隊游客量的下滑以及部分消費者對旅游購物矯枉過正的態度,讓目前尚未明晰的薪酬體系變得更加模糊。舉例而言,“以購養游”做團時期的導游,10月同期的收入約有5~6萬元,但如今就算是一個月不休息的帶夠4個團,10月份導游的最好收入也就2萬元。收入的下降和工作量的提升,讓很多只適應“以購養游”操作模式的導游只能轉行再就業謀生。
已經轉做零售百貨業的導游陳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身邊有的導游目前都已處于“無工作、無收入、無事可做”的三無狀態。其實早在七八月份團隊游客量忽然猛增時,《旅游法》施行前最后的瘋狂就已初顯端倪。為了不在瘋狂之后措手不及,那時候有的導游就已經開始邊帶團邊另尋謀生之路了。
破局:調整心態練好內功
針對目前一線導游轉行意向較為集中的情況,云南省旅游培訓中心主任周自豐表示:目前已經轉行的導游,多數是涉足行業時間不長的從業者。相較于業務能力較強的權威導游而言,目前的旅游市場正好是提升空間最大的時期。因為《旅游法》的施行不僅規范了旅游從業者,同時也對消費者提出了行為規范,這樣通過法律的相互約束,更能看出一名導游在除了“解說土特產”能力之外的綜合素質。
記者了解到,目前與旅行社簽署了勞動合同的固定導游,數量不及導游總量的一半。地接社中,業務量達每月100余團隊的旅行社,簽約導游也僅為60人,其他各家旅行社的簽約導游均不超過20人。昆明錦愛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洪應告訴記者,受職業特殊性的影響,由旅行社購買五險一金的導游畢竟只占少數,很多導游人員的勞動關系都隸屬于導游公司或者是導游協會。
云南省旅游培訓中心主任周自豐表示,旅游產業轉型陣痛期的導游對市場的依賴度更強,因此只要團隊量出現下滑,導游隊伍自然就會出現波動。但旅游產業轉型陣痛,目的是為了要迎來一個更好、更健康的旅游市場。這樣的背景下,業務能力更強、專業素質更高的星級導游就會順應市場需求脫引而出。因此,建議熱愛導游這個職業,且將其視為事業的從業者,一定要多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增強適應市場的能力。
昆明市導游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偉告訴記者,旅游市場的轉型陣痛是旅游產業向良性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僅是《旅游法》從法律層面的約束與要求,更是市場自然發展過程中勢不可擋的必然趨勢。就目前行業內最受關注的導游薪酬體系制度建立的問題,很多處于轉型期的旅行社,都在嘗試導游最低工資加帶團服務費的結算方式。昆明市導游行業協會也已參考昆明市最低收入標準和醫保、養老保險等相關標準,給昆明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提交了昆明市導游帶團服務費的薪酬體系提案。希望借市場調控之手,為導游行業建立以接團人數、導游星級、服務星級、接團天數等為基礎標準的薪酬體系制度。但這個制度的建立不僅需要消費者和社會各界對旅游市場發展的正確認識,更需要制度不斷完善的時間。因此建議依然在觀望的導游朋友們,在努力提升自我職業素養的同時,一定要轉變曾經的服務意識,做好心理預期準備,迎接陣痛過后更加良性發展的市場需求。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