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事件回放 “景區將取消所有垃圾桶,游客請隨身攜帶垃圾袋,自行將垃圾裝入袋中帶出景區。”日前,貴州省荔波縣樟江旅游景區啟動創建無垃圾景區活動。據介紹,此舉是為了助推生態旅游、環保旅游,在全國屬于首次嘗試。
更具象征意義
無垃圾桶后,能否實現地面無垃圾?該景區寄望于游客自覺,可這種設想實現的可能性并不大。每逢節假日旅游高峰期,關于各地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報道總是不絕于耳。在游客素質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該景區提出“創建無垃圾景區”,更像是引人關注的噱頭。
景區文明是怎樣來的?一方面源于廣大游客自律,另一方面需要無縫隙的科學管理。在自律意識亟待提高的情況下,當地景區要實現上述目標,還是首先應該強化相關宣傳、加強管理,出臺更多讓人不亂丟垃圾的便利舉措。
(畢曉哲 石家莊 市民)
文明也需“導游”
做任何工作,都要把握好一個“度”,否則善意的初衷也可能結出惡果。試想,以往景區有垃圾桶,一些游客都做不到“垃圾入桶”。一旦取消了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將可能會更普遍。景區取消垃圾桶,不僅高估了游客的文明素質,而且也是對自身管理智慧過于自信。與其說這是一種創建無垃圾景區的管理創新,不如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管理“潔癖”。
游客的文明離不開景區管理者的正確引領。比如,給每名游客發一個垃圾袋,以便于做到垃圾隨人走和垃圾入桶,這本身就是對文明出行的一種“導游”。
(汪昌蓮 湖北嘉魚 公務員)
對素質的考驗
筆者認為,該景區創建“無垃圾景區”是一大創新,將會對游客形成無形約束,值得期待和肯定。
剛開始,可能會遭遇一些挫折。比如一些游客不理解、不配合、嫌麻煩等。但從長遠看,這未嘗不是對廣大游客的一種提醒、教育和引導。景區內沒有垃圾桶,垃圾是扔在地上還是放進手中的垃圾袋?凡是講文明、有素質的游客,顯然都應選擇后者。這個作出選擇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促人自省、教育引導的過程。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