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走進鼓浪嶼,看百年老別墅,細細品味它的主人生前身后的歲月。不經意轉過街巷,低眉或抬眼間,那里又有一個流轉世紀的傳奇故事,還有絕代風華的人物。
這就是鼓浪嶼,它和武夷山不一樣,它和任何一個風景區都不一樣。
它的魅力,在于百年沉淀的人文,以及社區里存留的物和人。但這20年來,鼓浪嶼居住區的要素幾乎喪失,人文社區完全讓位于景區。
鼓浪嶼的定位之爭,是目前種種亂象的起因與癥結。
亂象縮影
社區“淪陷”敗給景區
86歲的老董,吃過早飯,拄著拐杖,下樓。
家門前有個街心公園,他尋了長椅坐下。茂密榕樹下,陽光正好,曬得身上暖洋洋。
10多年了,董老爺子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陸續有左鄰右舍的老爺子、老太太走來。大家伙相互打招呼,坐下,拉拉家常。有時候,大伙也不嘮嗑,只是安靜坐著,享受鼓浪嶼一整天的安靜時光。
不過現在,董老爺子只能在那坐上一會,便匆匆上樓。安靜的時光持續不了多久,便會迅速地被蜂擁而來的人潮擾亂。各地游客,團隊的、自己來的,拿著各式各樣的相機,一波接著一波。老爺子剛恍個神,小小街心公園就擠滿了人。
安靜的時光,不再有。
島上的店家,踩著游客的節拍,陸續拉開卷閘門。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沒有消停。燒烤攤也出來了,烤魷魚的味道隨風飄過各條街巷,街心公園原本清新的空氣,登時油膩膩起來。有游客走累了,也在公園長椅坐下,一邊大聲喧嘩,一邊享受各種小吃。
人一多起來,董老爺子只能起身,拄了拐杖,轉身上樓。密密麻麻的餐桌和燒烤架占道,路面烏黑不堪。凌晨仍有人喝酒劃拳,老爺子不得不戴上耳塞才能入眠。
他留戀了一輩子的鼓浪嶼,味道變了。兒孫們早已住到廈門島,每周末會回鼓浪嶼看看老爺子。孫子總和他調侃說,鼓浪嶼的社區已經“淪陷”了,已經敗給了景區。
董老爺子不吭聲,但他認可孫子說的。
居民有學校讀書,有醫院看病,有市場買菜,有超市買日用品,有公園可以散步,能安居,這才是社區。但鼓浪嶼這個社區,已經“淪陷”,被人山人海的游客和旅游商業包圍。
亂象追問
20多年來社區成了景區
鼓浪嶼人文社區的“淪陷”,是一步一步,逐漸的。
一位老居民,大致還原了這20多年來,鼓浪嶼社區和景區的拉鋸戰。
1988年,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次動作,雖對社區沒有造成什么影響,但它卻是鼓浪嶼往景區轉變的初始。
景區定位,盯上了這個小島。
1995年,建設部批復鼓浪嶼-萬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一步確定名勝區范圍,鼓浪嶼全島被納入。
在風景區的定位下,廈門出臺兩個關鍵政策:一是外遷鼓浪嶼島上的工廠;二是1993年初出臺《廈門市城市人口管理暫行規定》,按“只準出、不準進”原則嚴控鼓浪嶼人口。
由此,1994年起至2000年,廈門斥資5億,將島上造船廠、燈泡廠、玻璃廠和三塑廠陸續搬遷。1995年起又就地處理或搬離區屬工廠10家。接著是醫院,接著是學校。
2002年出臺的《鼓浪嶼發展概念規劃》,鼓浪嶼被定位為“具有獨特自然風光和人文藝術的風景旅游區”。
而2004年10月出爐的《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更將島上人口裁至1.2萬到1.5萬人。工廠外遷幾年后,鼓浪嶼人口出生率為各區最低,最早出現人口零增長。
一系列紅頭文件,導致一系列“釜底抽薪式”的搬遷。鼓浪嶼的社區功能,逐漸被破壞、瓦解。
這一系列轉變中的關鍵轉折點,出現在2003年10月,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成立,實現由行政區到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的轉變。
那時開始,人氣還不旺的鼓浪嶼,開始尋求如何增加游客的景區之路。
2006年,國家旅游局啟動5A級景區創建試點。鼓浪嶼,開始全面沖擊5A級景區。
5A級旅游景區,突出的就是以旅客為中心。“一切都為景區讓路,當時上島游客大幅增加被作為一項成績,對上匯報。”一位知情人士說。
2007年5月,鼓浪嶼順利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隨后的幾年,鼓浪嶼更是大踏步朝景區發展的大路奔去。
鼓浪嶼社區,完全讓位于景區。
反思
鼓浪嶼的問題,就是定位問題
在一位政協委員看來,鼓浪嶼的問題,就是定位問題。這20多年來出現的許多難題,“人口減法”、票改博弈、商業泛濫、老別墅之傷,如此種種,均與定位有關。“鼓浪嶼,到底是人文社區還是風景名勝區?這20多年來,關于鼓浪嶼的定位一直在變,但總體往‘輕社區、重景區’的路子走去,于是導致了目前的種種亂象。”上述政協委員說。
關于小島定位,這十來年,一直有專家學者站出來辯駁。甚至有專家和政府部門拍桌子,紅了臉強調:人文社區才是鼓浪嶼根本。
2007年,廈門市社科院詹朝霞在成稿《鼓浪嶼戰略地位和發展策略》的論文中就提到,鼓浪嶼是一個人文社區。在她看來,鼓浪嶼的人文社區和風景名勝區應該是皮與毛的關系,人文社區是皮,風景名勝區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詹朝霞沉痛地發現,2007年以后,鼓浪嶼的發展之路,依然朝著純風景名勝區的方向去發展,以至于“鼓浪嶼風華絕代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覆水難收”。
此次“申遺”,鼓浪嶼的定位被官方確定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地和旅游目的地”,將以高尚社區為依托。對此,坊間和學者們仍有爭議。
市人大常委、民盟廈門市委專職副主委朱獎懷說,鼓浪嶼百年來主要以社區形態存在,發展方向應朝此努力,鼓浪嶼應該恢復成人文社區。“鼓浪嶼的未來,關鍵是定位,絕非申遺那么簡單。”一位申遺顧問說。
結束語
自10月22日以來,本報推出“反思鼓浪嶼”系列報道。從“人口減法”、票改博弈、老別墅之傷、商業“變形記”、兩個管家、定位之爭六個方面,反思鼓浪嶼種種亂象背后的起因與癥結。
6天,16個版,這組“反思鼓浪嶼”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反響。
6天的反思,既不是要批評某個部門、否定某項政策,更不是下結論,而是給讀者多提供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多搭建一個思考鼓浪嶼的空間。
這一切,只為鼓浪嶼的美麗。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