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新《旅游法》正式實施三周以來,導游群體遭遇了執業困惑。多位業內導游向記者表示,目前導游收入銳減,有的減了7成,歇業、改行的都有,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對此,著名旅游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狀況看來,導游行業人才的流失已開始,高端的優秀導游因沒有購物團而收入銳減,可能轉行;而一些人緣、能力處于低端的導游,存在被淘汰和轉型的可能。(《每日經濟新聞》10月25日)
導游的喊疼聲讓不少人于心不忍。可我覺得,這很正常,應該理性分析,更不能因此而動搖對《旅游法》相關條款的執行力度。
這是因為,其一,與其說導游收入直線下降,還不如說是一種理性回歸。過去,一些導游與購物點聯手,勸導甚至強逼旅客購物,然后從中獲取大筆回扣。這種靠不正常手段支撐的高收入,顯然是不應該的。把這種高收入打回原形,理所當然。那些猛賺黑心錢的導游,別說現在減掉7成,就是減掉9成,我看也不為過。
其二,真正出現收入銳減的導游,究竟有多大比例?理論上說,只有過去那些專做協議的低價團,帶隊的導游日子才不好過,因為他們幾乎拿不到回扣了。至于那些平時循規蹈矩的旅游團,導游的收入波動應該不大。
其三,對于一些導游,特別是名導游的歇業、改行,應該辨證看待。新《旅游法》實施后,整個旅游業都處于磨合期中,一些導游覺得自己的業務能力、勞動付出與旅行社所開的薪酬不成正比,于是便萌生去意,這很正常。相信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用不了多久,旅行社就會和相關導游握手言和,因為他們之間畢竟是唇齒相依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至于有人擔心這會導致優秀導游人才的流失,那可能是杞人憂天,只要有市場需求在,那就會有人才投奔而來;只要旅行社之間有競爭存在,那優秀導游人才就能成為“搶手貨”。物以稀為貴,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所以,我們認為,對于導游隊伍現在出現的一些“動蕩”,不妨靜以觀之,千萬不可一聽到哭聲便心慌。新《旅游法》的實施效果還有待實踐來驗證。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