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今年國慶黃金周,杭州西湖景區共接待游客463.95萬人次,如果不是“菲特”攪局,游客量將突破500萬人次。景區如何面對每天上百萬的游客?如何使觀光體驗更舒適?如何發揮游客的力量,實現對景區保護?如果說“免費模式”讓西湖積攢了人氣,如今的西湖,不僅繼續著資源共享的探索,也開始承載人們越來越多的關于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互動的實踐和期待。
而這,也許是西湖“扛住”如潮游客的奧秘。
游客小事比天大
10月1日,山東青島的孫曉和家人登上了開往杭州的高鐵。連續三年,他們都把假期目的地鎖定在西湖。
和長假期間所有景區一樣,西湖邊人頭攢動。但孫曉覺得,自己似乎擁有著“特權”——前年,孫曉騎著免費單車逛楊公堤;去年,孫曉在蘇堤南口吃到了景區派發的饅頭;今年,帶著出生5個月寶寶的她在湖邊微笑亭里用上了“愛心哺乳點”。“每次到西湖,不管人多人少,總有一件小事能打動人。”孫曉說。
孫曉眼中的“小事”,對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風景局工作人員陳月星來說,稱得上“比天還大”。長假期間,他在管委會指揮中心值班,大屏幕上來回切換著西湖沿線50多個主要景點的實況,從客流、車流到景區秩序、水面船只,指揮中心需要及時調度和疏導。
自從西湖開始免費,陳月星們多年就是和服務打交道:吃飯怎么辦,坐車怎么辦,下雨怎么辦,上廁所怎么辦……大多數的故事,聽起來是那樣瑣碎和煩雜,可就在這許許多多個“怎么辦”背后,編織出了一套細密的景區管理模式。比如,靈隱、湖濱等地游客多得走不動,而云棲、虎跑等景點卻相對冷清,他們就根據季節辦花展,讓冷的景點熱起來,減輕核心景區的客流壓力……
激發游客保護意識
黃金周期間,景區的工作人員幾乎過了一個最忙的長假——全天安排了300余名執法人員、200余名管理工作人員、200余名西湖志愿者和2000余名保安人員,他們奔忙在西湖的各個角落,確保游客安全和景區秩序。
花港管理處太子灣管理分隊的管理員錢文芳就是其中之一。她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估算入園的客流量,從8時到16時,她的眼睛基本停留在公園27個監控點傳回的實時畫面上。估算了十多年的錢文芳絲毫不敢馬虎,因為她知道,自己報出的數據直接關系到公園中部草坪是否開放。如果每天客流量超過8萬,分隊的其他管理員就會迅速收起中部草坪的圍欄,笑瞇瞇地向游客發出邀請:“草坪歡迎親近,歡迎打滾。”
所有在西湖景區一線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游客們總是想和西湖有近距離的接觸,就會爬上樹、踏進草坪,不經意間破壞了景觀。所以,與其掛上形形色色“禁止入內”的標志,不如大大方方地說一句“請進”。
西湖的慷慨,讓其收獲了眾多掌聲。“西湖是一個活態的遺產,不僅要呵護靜態景觀,更要給人帶來文化認同和溫暖,激發每個人的保護意識。”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主任楊小茹說。”
鼓勵游客發現問題
今年8月,景區管委會發起了“文明西湖百日行”的活動,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熱線、微博、官網留言等方式,或是為西湖“挑刺”,或是拍下不文明行為,或是記錄和西湖有關的感動瞬間。管委會負責人說,景區有1800多個監控探頭,但西湖每年有4000萬游客,如果一人發現一個問題,這可比那些冷冰冰的電子攝像頭管用多了。
景區將客流量分成冷清、舒適、飽和、過飽和和極限五種類型。以斷橋為例,景區會對斷橋的人流量不斷進行統計,如果某一時段在斷橋上達到2000人次,那么就是“飽和型”,這個時候根據預案的設定,需要采取的方式就是引導為主,勸導游客單向右行;如果數量繼續增加,就會在路口設置引導,開始分流,將前往斷橋的游客引導去別的景點,也會聯合杭州市旅委,告知附近旅行團,暫時不要前往斷橋。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