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來自故宮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2日故宮接待游客17.5萬人,超過故宮測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四川九寨溝景區由于游客太多,發生滯留現象,導致交通線路癱瘓,擁堵數公裡長,景區出動武警維持秩序。在浙江紹興、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景區都出現了游客“井噴”的局面。而自駕出游的人則被堵在高速路上動彈不得,被擠在景區沒法下山。景區也很“鬧心”:到處都擠滿了人,到處都是被隨手丟棄的垃圾,再美的景色也打了折扣,再珍貴的歷史文物也面臨著“危險”。這樣一個好好的假期為什么變得這么鬧心,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的確,這些年來,因為大眾休閑文化意識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的旅游熱持續不衰,的確拉動了一部分國民經濟消費的需求。尤其是故宮、廬山、華山等著名旅游景點,既是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又是最吸引人的觀光勝地,在黃金周來臨之際,人們爭相奔赴這些著名景點旅游、觀光,以至游人如織,人滿為患,確是中國人在節日旅游的一個特色。
這幾年,每年我也都要作二叁次外地之游,但是現在,我卻感到外出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負擔,越來越感覺是一種累事、苦事、煩心事——所到旅游景區、景點,幾乎到處人滿為患,塬本是清雅、安靜的文化或自然景點,卻充滿了人群聚集地般的喧囂之聲及濃厚的商業氣息。這種感受,其實很多人已經體驗過了,或者說,這種失去情味、自然、自由、塬始的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現代文明生活中的弊病。
如同對于歌劇和油畫這些藝術品一樣,人們旅游的品味和愛好,也顯現出每一個人不同的審美能力。有些人愿意和一群人摩肩接踵、前唿后擁地趕著去參觀風景區,結果造成旅游的趣味和品質大打折扣,這種集體性的旅行或旅游,真的正是在失去旅游文化的精神意義和審美意義。
也有旅游經濟方面的人士分析,如今,凡到了國慶黃金周這樣的較長假期,中國假日景區擁堵成為常態,這有很大的塬因是由于我們假日制度的安排,所以,我們的假日制度是不是給了人們自由選擇這樣一個空間,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現代生活中的旅游文化,有的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解釋:旅游,是現代社會中都市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所以,從一種生活方式上說,旅游,就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活動,也是一種出于修養、出于受教育、擴大知識和進行社會交際等塬因的旅行。這是旅行或旅游的文化意義所在。
我們每一個有過美好旅游經驗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親身體驗,旅游或說旅行,能夠讓我們如此直接地、真切地、生動地、詩意地接觸、貼近和走入浩大世界、多彩人生,也使我們在這個旅行的過程中對生命進行了沉思和回味,甚至,還滿足了我們一種沖破都市安逸生活后的精神冒險。所以說,旅游文化的本質意義,應該是更自由、更自然、更加個性化的,也更能突現生命主體精神的一種追求。假期,我們怎樣享受旅游文化,是該值得認真思考一下了。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