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標題
今年的游客又沒有讓人“失望”。黃金周中,熙熙攘攘的游客攻陷了各大景區,人滿為患,地方是到了,游覽卻未必盡興。例如在湖南省韶山市,毛澤東故居游客量井噴,游客參觀毛澤東故居,需要排隊4小時左右。而在北京,景點自然是摩肩接踵,一些傳統名校也難幸免。從專程“膜拜”的學子與家長,到扎堆參觀的旅行團和散客,洶涌的人潮將清靜學府變作鼎沸鬧市,給校園管理和正常秩序帶來巨大壓力。諸多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通過新媒體迅速傳播著。
與小打小鬧的不文明行為相比,在人數眾多的場合,群體不文明行為造成的后果更為嚴重。前者或許只是胡亂涂鴉,或者追堵孔雀之類,但后者對環境的破壞力更巨。國慶日,天安門廣場11萬觀看升旗的游客留下5噸垃圾;長假結束,八達嶺長城6天清理109噸垃圾,由清潔工背下山;各旅游城市亦是垃圾成災,如濟南清理垃圾兩萬多噸,導致保潔員數量增加了一倍。
在這些現象背后,我們理應進行各種反思。為什么國慶期間會有如此多的人集中參與旅游,以至于火車一票難求,“高速路”變成了“龜速路”“高堵路”“停車場”,各大景區人滿為患,部分景區游客滯留。假日成了“堵日”,原因何在?是否與中國式休假有關?
為什么游客在景區的不文明行為理直氣壯?寧可違反景區規定,也要爬上景區的一些展品合影,與珍稀物種拍照,是否也體現了游客與景區管理方的不和諧?換個角度來看,“園中園”“票中票”“通票不通”,景區成“垃圾山”等現象,是否合理?景區高額的游覽費用是否體現在對應的管理服務上?
為什么媒體對游客素質的關注超過了對旅游經濟的關注?《人民日報》的評論稱,這七天,是洞察社會萬象、洞穿世道人心、洞見行進中國的黃金時刻。而英國媒體則以“中國購物狂的入侵”為題報道,很是稱贊了中國人的素質,“中國人安靜、謹慎、有禮貌,購物后常坐地鐵回駐地,還為更需要的人讓座。”這可以看作是一種修辭方式,不失討好中國游客之意,畢竟中國游客成了倫敦商場的“搖錢樹”,對拉動英國經濟具有很大作用。如果說外國媒體的報道是別有用心,那國內媒體的傾向與話題選擇,是否也有炒作與迎合世俗之嫌?
還有,在各地提倡旅游經濟的背景下,是否做好了接待大量游客的準備?是否為游客的吃喝拉撒配置了足夠的設施?是否為垃圾處理和城市環衛配備了足夠的力量?倘若只顧引導游客入境,人來了,錢花了,而景區翻臉不認人,將所有責任推在游客身上,是否妥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警發明了“開關式過馬路”維護秩序,武漢黃鶴樓新設“電子涂鴉墻”,為“到此一游”式情感抒發提供高新技術的傾瀉之地,而江蘇保險業也參與設立高速路快速理賠點,有效幫助治理擁堵,這是相關部門轉變思路、為游客服務的可喜變化。
當然了,也存在一些搞笑的片段。如在天津動物園,游客的亂投喂,而猩猩這種高智商的動物,學會了游客亂扔東西、亂投喂的動作,有時會把游客扔進來的食物,又給扔出去,甚至扔土塊。投我以香蕉,扔你以土塊,下次學乖點吧!
只是掛旅行社牌子,已經不從事旅行社業務了
為特權開綠燈者,當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