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首先,《旅游法》出臺將在法律層面上保障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效應持續發酵。尤其是《旅游法》對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在法律層面上保障帶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實,將使過夜游客數量明顯增加,從本質上改變中國境內旅游消費不振的現狀,能實質性推動旅游休閑產業發展。 根據澳新銀行最新發布的備忘錄顯示,中國旅游業處于旅游支出增長階段初期,上行趨勢與30年前的日本非常相似。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出境游客數量大增,從400萬人飆升至1600萬人。近來,中國低收入人群更能負擔得起旅行費用,從而加速中國旅游業蓬勃增長。 其次,雖然受禽流感疫情、地震災害及限制“三公”支出因素等影響,上半年中國旅游消費增速出現回落,但業內人士對旅游消費“東風再起”的樂觀預期并未改變。尤其是在目前穩增長、保就業背景下,政策導向將進一步向穩增長、促消費傾斜。有關部門旨在讓經濟增長模式從以投資和出口為動力轉變成以國內消費為動力的努力,最終會對旅游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有關部門出臺推動鼓勵居民旅游休閑消費的政策措施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比如,有關部門將鼓勵各級財政逐步增加旅游休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福利旅游、減免部分景點門票價格,以刺激國民旅游休閑消費。 有關部門將鼓勵地方在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財政金融上給予旅游業全力支持,允許旅游度假區探索以特許、營運、收費等經營權和股權質押貸款方式進行融資,增強銀行卡旅游度假服務功能,開展旅游度假消費信貸服務。針對特定子行業(如免稅業)或特定區域(如中西部)旅游政策利好值得期待。 分析人士認為,從市場角度看,現有旅游產品總體數量與需求基本匹配,嚴重失衡的是服務體系特別是旅游公共服務能力欠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也需有關部門著力引導。在加強硬件建設同時,要逐步改進旅游服務軟環境。 第三,城鎮化、人口結構成熟、交通改善將對旅游業產生結構性影響。城鎮化將為旅游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增需求。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趨于成熟,有“錢”有“閑”的35歲以上旅游適齡人口和老齡人口有望成為旅游市場主力軍,為行業發展提供新機遇。近年來,高鐵和航空業發展帶動沿線區域旅游發展,私人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使自駕游興起,短途游和出游次數呈上升趨勢。 國內移動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更顛覆旅游業傳統消費方式。澳新銀行認為,目前,互聯網降低旅游成本,海外旅游變得更普遍。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近年來,國家對旅游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將對推動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