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多民族省份,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人類發祥地之一,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26個世居民族團結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體、多文化形態共生的獨特文化類型,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這里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動物植物豐富多樣,山川雄奇,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處處是風景,天天可旅游。這是一塊古老神奇、富饒美麗、生機勃勃的土地,這是一座文化藝術的百花園,這是一個蘊涵寶藏的文藝富礦,這是一顆民族文化的瑰寶
彝、藏、佤、哈尼等10多個民族原始、粗獷、充滿絢麗色彩的生活因了《云南映象》而生動地展示在舞臺上。奔放的肢體動作、抽象的畫面構成、空靈悅耳的音樂、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將人類對于心靈回歸、生命激情、靈魂升騰的情感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云南映象》,就是云南這座文藝富礦中的一些點滴和片段,楊麗萍與《云南映象》共同將這塊寶石上的灰塵輕柔地拂去,讓世人看見它的光彩。
《云南映象》并不是突發的橫空出世,而是對民族魂、民族根的繼承。楊麗萍和《云南映象》演員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張力,源于彩云之南的這片紅土地,是對于南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刻表現和深情禮贊,并有著新世紀的時代特征。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國內演出市場并具有強烈的持久力的深層原因。
楊麗萍 出生于1958年 云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愛舞蹈。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九年后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并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她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赴臺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3年,楊麗萍任原生態歌舞《云南映象》總編導及主演。2009年,編導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響聲》,再獲成功。在2012年央視春晚以舞蹈《雀之戀》,再展舞蹈詩人的風姿。
《云南映象》是一臺大型原生態歌舞集,由我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出任藝術總監和總編導,這部云南映像是一臺既有著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之力的舞臺新作。她將最原生的原創鄉土歌舞精髓、在2023年的7月29日楊麗萍老師又從新在云南藝術劇院上演云南映像原創的云南風情歌舞,這部演出不加任何雕琢的唱腔動律,充滿獨特民族的古樸與豪邁,蘊涵原始的生命態度和激情。
《云南映象》中70%的演員是來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數民族,演出服裝還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間著裝的生活原型。這些民間演員的血液中本來就流淌著原始的舞蹈基因,他們的歌舞充滿了生命的勃發精神,這是專業演員所不具有的
序:混沌初開
"天地混沌的時候沒有太陽,沒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東邊亮了,再敲一下,西邊亮了……"- 綠春縣牛孔鄉"神鼓"歌謠
云南鼓的傳說和種類堪稱中國之最。鼓在云南,不僅僅是一種樂器,它或象征母體,或形似女陰,是民族的一種崇拜、一種圖騰。云南的鼓從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銅鼓、木鼓;從歸屬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陽鼓、芒鼓、熱巴鼓、大背鼓等等。
云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對;要砍樹制鼓,先要舉行祭祀儀式。佤族人說木鼓的花紋是無法畫完的、歌也是無法唱完的,舞也是無法跳完的…
《月光》
楊麗萍認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樣有形和無形,她用抽象和多變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潔。
《花腰歌舞》
彝族人有句俗話:「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有腳不能跳,俏也無人要」。海菜腔源于云南石屏異龍湖一帶,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魚時,一邊劃船,一邊唱歌,歌聲就像水中隨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極其優美動聽,是滇南四大腔(即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難學、最難唱的民歌。舞者們唱三拍,跳二拍,手擊一拍,在經典舞蹈中堪稱一絕。演員們穿的都是她們親手縫制的衣服。
《打歌》
打歌(即跳土風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擇偶的最常見方式。他們生動的說法有:「太陽出山來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濕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腳;打歌打到太陽落,只見黃灰不見腳,打起了黃灰做得藥。
第四場:火祭
葫蘆笙舞:云南的拉祜、僳僳、佤、納西、苗、瑤等少數民族,都有葫蘆神話。拉祜族傳說:遠古時發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蘆逃過浩劫;洪水退后,兩人繁衍了后代。云南滄源佤族傳說葫蘆是創造人的母體,葫蘆笙是祖先的聲音。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云南開化銅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蘆笙舞的側面圖像。一首民歌唱道:"巖子路上彈三弦,茅草尖上吹蘆笙;翻過九十九座山,還要跳歌到天明。"
甩發舞:佤族婦女大部分披長發,甩發是從佤族婦女發式特點及生活動作中,經過提煉發展成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間技巧動作。甩發可以表現內心的強烈感情,可以表現力量,頭發的擺動也可以象征熊熊大火。
紋身:紋身是最直接的人體裝飾藝術。云南紋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時代。紋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讓死者陰魂認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圖騰崇拜物紋在人身上,喻義神物附體會給人予力量;原始人后來才感到紋身是一種美。
面具舞蹈:面具舞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的祭儀。云南麻栗坡縣大王巖崖畫有面具舞圖象。先民們戴著面具嚇唬魔鬼,驅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發展為儺戲,至今一直遺存在云貴川等省的部分地區。
東巴舞(麗江縣納西族):在東巴祭祀儀式中,有一類是為了超度亡靈。原始東巴教認為,人的軀殼死了,人的靈魂沒有死;這樣就必須由東巴跳舞祭祀,超度亡靈,沿著"神路圖"升入天堂。
牛頭舞: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動物 。云南古代民族也特別崇拜牛,滄源崖畫第一地點2區右下方巖壁上有一組舞蹈圖象,這組舞蹈中,持牛頭者是祭祀儀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領舞人,只有此人在身體上畫出線條,而其他 4人都是用顏料涂滿身體。牛頭象征著力量和財富。
涅磐:云南不少民族的先民都崇拜火,他們相信火能使人再生,"鳳凰涅磐"是一個動人而悲壯的理想。
第五場:朝圣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對自然崇拜的體現,朝圣者跋涉在山路上,轉經筒始終陪伴著他們,他們一次次用身體丈量著道路,一次次地親吻著大地。盡管風吹日曬,盡管雨雪交加,他們心中卻燃燒著熊熊大火,最后,他們走向神山,走向理想的天國。
藏族舞:大量的選用了藏文化的許多舞蹈元素去表現人性之美。服飾以藏族地區的袍服為主,肥大、寬敞,以黑、紅、黃三個基調為主,白天脫去一袖或二袖,束于腰間,以適應"作息一襲衣"的氣候特點。農村婦女多穿一件色彩艷麗的內衫,外罩寬大坎肩,歌舞時舞動雙袖,飄灑多姿。藏族人常佩戴護身符盒,戴鑲珊瑚、寶石的戒指,這樣可以吉祥如意。
轉經筒:筒上刻有經文和有象征意義的圖案(一般刻六字箴言)。筒內置有經文一卷,大型轉經筒置于祭壇兩側,微型轉經筒為藏民誦經時所用,邊誦邊轉動以達到誦經時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童謠: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樹上有一只金色的鳥,金色的鳥唱著一支吉祥的歌……
瑪尼石:據專家研究,與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習俗有關,宗教的發展又賦予它們多種意義。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還刻有佛經、口語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圣物。瑪尼石面有的涂、以紅、藍、黃、白等天然顏料,多年不會褪色,這種群眾性石刻藝術,體現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從演出中來看,從序到尾聲,一場場歌舞的主題把自然、人類、文化和情懷統統涵蓋,展現云南少數民族的信仰,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崇拜自然而然地感染著觀眾。
云南印象門票官方價格VIP票520元、 優惠價440元 訂票電話13888 131 629 同號
云南印象門票官方價格甲票400元、 優惠價340元 訂票電話13888 131 629 同號
云南印象門票官方價格乙票300元、 優惠價 255元 訂票電話13888 131 629 同號
云南印象門票官方價格丙票220元 優惠價187元 訂票電話13888 131 629 同號
云南藝術劇院地處昆明市商務、金融、文化中心的東風西路,為云南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標志性文化建筑之一。近年來,云南藝術劇院為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的駐點演出劇場。
建水到元陽梯田有多遠 元陽梯田好玩嗎?元陽梯田天氣怎么樣(2025-02-06)
2025年春節去西雙版納玩價格?西雙版納好玩嗎?(2024-12-20)
10月去梅里雪山玩穿什么衣服? 梅里雪山好玩嗎?(2024-09-23)
2024年 國慶節去梅里雪山玩幾天?梅里雪山跟團價格(2024-09-21)
昆明到廈門旅游景點 昆明到廈門旅游線路 昆明到廈門旅游價格(2024-09-19)
國慶節玩西雙版納植物園景點跟團需要多少錢?西雙版納中科院介紹(2024-09-12)
云南旅游玩6天怎么安排 香格里拉動車返回昆明6天行程價格(2024-08-29)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